過去的9月份,傳統化石能源已經經歷了一輪上漲周期,節后市場依然難以平靜,此前,就在中國還沉浸在“國慶”的歡樂氣氛中時,全球金融市場、大宗商品市場已經在經歷一場暴風雨。
無論是歐洲百年一遇的“氣荒”導致天然氣(LNG)瘋狂上漲,還是作為替代能源的大宗原油聯動上行,穩穩站上80美元關口。抑或,國內電力需求激增和煤炭產量大幅下降,這都預示著這個冬季國際能源市場將迎來一場能源危機。
從生意社監測的能源行業看,多數產品仍處于上行周期,而且漲幅偏強,除了動力煤、原油這類大宗商品外,煉化板塊也跟著受益,二甲醚、液化氣、汽柴油漲幅可觀。
10月8日能源指數為1390點,較昨日上升了48點,創下周期內的歷史新高,較2016年03月01日最低點511點上漲了172.02%。(注:周期指2011-12-01至今)。
節后一周,生意社監測的能源指數再收一根大陽線,截止目前,能源市場已經連續12周收陽。
2021年第40周(10.4-10.8)大宗商品價格漲跌榜中能源板塊漲跌比例圖顯示,上漲產品占比將近70%。
據生意社價格監測,2021年第40周(10.4-10.8)大宗商品價格漲跌榜中能源板塊環比上升的商品共11種,其中漲幅5%以上的商品共6種,占該板塊被監測商品數的37.5%;漲幅前3的商品分別為二甲醚(9.75%)、液化氣(7.77%)、柴油(7.14%)。環比下降的商品共有2種,跌幅前2的產品分別為石油焦(-1.12%)、液化天然氣(-1.00%)。本周均漲跌幅為3.11%。
重點關注:
動力煤
節后,動力煤仍強勢上漲,據生意社監測,截止到10月9日,動力煤節后漲幅達15.5%。一方面,產能釋放不及預期,動力煤整體供應仍舊較為偏緊;另一方面,港口方面,到港量少,港口庫存超低位。再者,下游需求較為火爆,電廠可用存煤天數處于歷史最低水平。生意社分析師預計近期市場仍受供不應求影響而價格震蕩偏強。
原油
受歐洲天然氣上漲,以及產油國限產影響,原油也表現供應緊缺,國際油價“國慶”期間突破80美金關口,節后繼續上行,據生意社監測,本周油價漲幅近4%。10月4日石油輸出國組織(OPEC)及其盟友部長級視頻會議達成一致,維持原有生產政策,供應緊縮預期令市場恐慌情緒升溫,油價高熱不退。更值得關注的是,歐美天然氣極度緊缺,電廠或將逐漸轉向石油發電,這會進一步導致原油的供不應求。油價短期獲得強勁支撐。受此影響國內成品油也迎來節后首度調漲,本輪漲幅偏強,10月9日24時,預計成品油價上調幅度為330元/噸,對應汽油和柴油均上調0.25元/升。
前瞻預測:
短期來看,能源市場供應緊缺很難緩解,市場情緒仍然高漲。雖然近期俄羅斯總統普京向歐洲拋出橄欖枝,也起到一定穩定能源市場的作用,天然氣價格出現階段性的回落,但這并不意味著能源危機的解除。冬季才剛臨近,市場需求的滯后性會進一步放大能源的緊缺現狀,這也會進一步波及到原油,乃至煤炭。尤其是國內煤炭供不應求的現狀很難緩解,疊加面臨北方集中供暖季即將開啟,需求預期會令煤價獲得強勁支撐。這個冬季“油”“氣”“煤”都不會便宜。
(文章來源:生意社)